【影响】非洲面具艺术探秘贝壳博物视阈下的奇妙世界
发布时间:
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一直以被视为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也是现代艺术的转折点。这幅绘画的构思灵感源于伊比利亚雕塑和非洲面具。深受非洲艺术影响的不止毕加索一位艺术家,从野兽派的创始人亨利·马蒂斯Henry Matisse到英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y Moore等的作品亦可窥见端倪,甚至不止在绘画领域,连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上,都引起了鸣。非洲艺术尤其是面具雕刻艺术以一种最本质最实在的返朴归真的创造手法,简约而传神地反映出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从而令世人生震撼。亚威农少女 ,油画,244x234cm,毕加索,1907年,纽约现代美术馆藏。非洲对比木雕
一非洲面具文化的渊源与分布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总面积 3020 万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20。在世界各大洲,非洲是唯一被赤道横贯部的大陆。非洲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 20℃以上,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从赤道向两侧随纬度增高而减少。赤道附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雨水充沛,使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为雕刻艺术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非洲也是一个古老的大陆,有着丰富的矿资源,如刚果盆地的富铜矿,加纳和南非的金矿,西非和非的铁矿等,非洲人利用这些资源创作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品,造就了诸多文明帝。
非洲面具历史悠久。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非洲很多地方发现了大量史前岩画,在岩画数量比较集表现内容极为丰富的撒哈拉地区和南部非洲,均发现有佩戴面具的人物形象有佩戴着面具赶牛的人物形象约公元前9000~前6000年,距今约~8000年前,有佩戴面具人物正在进行交战的场景,还有佩戴着面具人物进行繁育祈求的活动这些丰富的岩画遗存不仅为探寻非洲面具的发端发展及分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显示了面具原始形态和现代形态的渊源关系。但由于非洲气候炎热潮湿,虫蛀破坏严重,木雕不易保存,有些面具在完成使命后即遭弃之,加之缺乏文献资料记载,非洲面具究竟起源何时已难稽考。研究表明,世上现存的面具实物不超过二百年。
非洲面具艺术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和部。撒哈拉以南非洲特殊复杂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和社会结构都对其文化艺术的发展生直接影响。从事农业生的部族,虽然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传统有所不同,但各部族在社会发展经济类型和精神文化方面具有颇多的相似性,形成在非洲传统造型艺术占有重要地位的面具文化景观。使用面具的范围大致包括马里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喀麦隆加蓬塞拉利昂刚果安哥拉等家。部族主要包括班巴拉人多贡人塞奴福人丹人鲍勒人古罗人贝德人古诺人格勒波人贝斗人 博博人摩西人巴加人基西人约鲁巴人伊博人伊比比奥人伊多马人埃科伊人巴蒙人芳人普奴人门德人巴特克人莱加人库巴人巴卢人乔克维人等。
面具在地球上每一块大陆的文明都曾出现过。它帮助人们沟通了现实与精神两个不同的世界。面具之道一书解释道 面具是一个将神话社会与宗教功能造型艺术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领域。作为寄托着非洲黑种人质朴情感和理想愿望的面具艺术,它和人们的宗教信仰传统观念息息相关。长期以,非洲传统社会一直处于无文字文化的状态,没有经典可据的文字表达教义,举行公和集体性质的宗教礼仪和巫术活动,就成为他们和神灵祖先进行交流感应,祈望获得保佑,重复本部族的宗教信念社会规范,保证神圣传统延续巩固代代相传的重要途径。这些传袭久远神形怪异的面具以象形指意表现的方式,借助世代相承的集体意象和传统观念,或传递祖灵神祇先人的喻训,或指述部族群体的历史,或宣判宗室纠纷财富配置。人们被这些抽象图形构成的雕刻语言引导着,于心领神会的无言之境实现述古记事寻根忆祖储存文化承袭传统的目的。由于面具作为人类和神灵之间沟通传递信息的媒介,代表着人的灵魂向神灵世界的转化,于是,面具不再是常人之脸的形象,五花八门的各种人物动物几何造型是雕刻者幻想世界的神灵和祖先的形象,他们神奇诡谲,充满着威严感和恐惧感,因为以常规的认知手段是无法和神灵世界进行交往的。
非洲面具本身有很多种式样, 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类是只遮住面部, 一类是被顶在头上的, 还有一类是套住整个头部, 最后一类是一块被绑在头上的板, 或很长很高或很宽很大。不论哪种面具, 大多都是用一块完整的木头制作的。主要材质除木头外还有青铜黄铜红铜象牙陶土等各种材质。通常使用贝壳彩色的珠子骨头动物皮和植物纤维进行装饰。不论是绘制还是雕刻, 大胆夸张的图案是非洲面具设计的一种有力的表现因素。大多图案倾向于采用对称的几何型, 如行的线条, 矩形之形十字曲线和螺旋线。图案通常被赋予了特定的信息。表现刺青的痕迹或者纹身花样装饰在面具上, 能够标示社会地位或是具有某种魔力及宗教力量。
一青岛贝壳博物馆馆藏非洲面具艺术浅析
青岛贝壳博物馆作为一家以贝壳收藏为主题的博物馆,在文物艺术品类,以贝壳为线索罕见收藏了20多组以贝壳装饰为主的非洲面具,在非洲雕刻艺术表达及文化阐释上具有鲜明代表性,下面节选代表性的几组浅析。
一班巴拉族面具契瓦拉chi wara 契瓦拉 chi wara,青岛贝壳博物馆藏
契瓦拉chi wara ,木雕像,顶饰面具,自马里班巴拉族,是班巴拉族最重要的雕刻艺术之一。贝壳博物馆收录的为男契瓦拉面具。该面具在春耕秋收之时,戴在头上使用。跳舞的时候男契瓦拉和女契瓦拉一前一后成对出现,寓意孕育土地以及人类。他们会用面具的羊角触地或者用手里的棍子在地上划划去,用这个动作表示契瓦拉在教人们耕种。其,男契瓦拉的羊角是弯的,底下雕刻丁丁;女契瓦拉的羊角很直,通常会驮着一个宝宝,一大一象征母子,也象征契瓦拉与人类之间的哺育关系。
班巴拉族主要分布在马里的西部和南部,沿尼日尔河游地带,那里的人以农业为生。在当地的神话传说里,农业是由一个半人半羊的野生生灵创造的,就是契瓦拉chi wara ,她是天神Mousso Koroni的后代,下凡教人类开垦种地,从此让人吃上了饭。所以为了表示对契瓦拉的崇敬和感谢,也为了祈福,在春耕秋收的仪式上戴着契瓦拉头饰跳舞,也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面具正常情况下有个草编的帽,可以用绳子戴在头上。然后跳舞的人还要穿上用酒椰叶编织而成的厚厚的斗篷,象征源源不断的流水和极大的收成。 身穿酒椰叶,头戴契瓦拉的一男一女在农耕仪式上跳舞。
契瓦拉作为雕刻艺术,已被美大都会博物馆收录,也曾在家博物馆展出。现在班巴拉人会用贝壳皮革金属珠子等装饰面具。其造型整体并不统一,大体分为三类,纵向横向抽象型,即结合羚羊食蚁兽犬科动物创造出。契瓦拉各种造型
二芳族经典面具芳族面具,青岛贝壳博物馆藏芳族面具,青岛贝壳博物馆藏
芳族,是赤道几内亚的主体民族,是加蓬第一大民族。 主要分布在赤道几内亚和加蓬的奥韦河以北地区,讲芳语。大多信天主教,部分保持万物有灵信仰,部族内实行 酋长制。 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土地神和水神。该组芳族面具代表法官,戴上后可对罪犯进行审判。他们内部有一个神秘的组织叫作格尔Ngil。格尔相当于芳族内部的司法部门,当他们要对某个罪犯进行审判的时候,法官就会带上这样的面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和一群举着火把的人去到罪犯家里,就地对他进行判决。为了使面具更具震慑力,有时候会把尺寸做得特别大,有超过1米的。到了20世纪,格尔组织被法殖民者取缔了,这种面具也不再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作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脸稍微短的面具,叫贡唐面具Ngontang,字面意思是白皙的年轻少女。有一种说法是,这种面具的出现是为了迎合欧洲人的到,白皮肤的欧洲人在当地人看,与神灵相关,所以面具上的白色不仅代表了祖先,可能还代表欧洲人。还有的贡唐面具具有多脸造型,表示时刻抵御自四面八方的攻击,也有一种说法,两张脸代表男女;四张脸代表生老病死。疤痕纹饰代表了所在的家族,额头上如果有半月形花纹,代表这个面具是在新月的时候使用的。现在这两种面具都仅仅用于娱乐,因此有了更多的造型和颜色。如图89 芳族面具其他造型芳族面具其他造型
三加蓬普努族美女面具PUNU
普努PUNU面具是西非加蓬独具代表性的艺术品和收藏品,代表了加蓬理想化的美女形象。普努部落位于加蓬西南部。在今天的美大都会博物馆美当代艺术博物馆牛津大学皮特河博物馆家博物馆都有收录。脸上白色高岭土代表纯洁宁静治愈和美,白色也是祖先的颜色。前额和太阳穴的菱形疤痕纹饰代表了普努部落起源于九个神秘氏族,这个纹饰叫心眼,也有学者称为开花的树,这是女性的标志。有的面具在太阳穴部位有这个标志,它是边附属部落女性祖先的标记。在普努面具大概有8的比例的面具是黑色的,如图黑色代表愤怒,通常只在傍晚或者夜间的时候使用佩带,通常是在严肃场合,像破解武术审判等,这些场合通常都不是公开的,而是秘密进行的。加蓬普努族美女面具,青岛贝壳博物馆藏加蓬普努族美女面具,青岛贝壳博物馆藏加蓬普努族美女面具,青岛贝壳博物馆藏
普努面具有很多不一样的发型,如图都代表了当时的流行趋势。像图隆起的发型,流行于19世纪,梳这种发型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姐,不需要像民那样顶一些瓶瓶罐罐,所以可以把发型弄这么复杂。除了发型不同外,还有些面具戴一些顶饰,如代表祖先的人,代表智慧的犀鸟;还会有不同的颜色,甚至双脸造型,还有戴贝壳装饰的盔式面具。 19世纪加蓬流行发型与面具
普努面具虽代表美女形象,但却由男性佩带,他们会踩在3米高的高跷上跳舞,这种舞蹈被称为mukudj。舞者不止有专门的服装还会拿一些树枝当道具,跳舞的时候会做一些象征性的动作,如扔棍子树叶或倒水,表示在抵御超自然力的攻击。过去这种表演主要出现在公仪式和祭祀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成为更多人的收藏品和装饰品。男子戴普努面具, 踩高跷进行mukudj表演
整体看,在非洲每一个面具都代表了一个不同的神灵或祖先。在部落及宗教团体所举行的那些集会或仪式, 面具主要是由男人佩戴的。仪式上一旦佩戴面具, 佩戴者便成为他所要表现的神灵, 并具有神灵所具有的全部超自然的能力权力, 他们使用这种能力维系原有社会体系的存在, 维护法律消除疾病保佑安等等, 当然有时也用娱乐。
在我们看, 面具通常是被戴在头上, 遮住脸部。但在非洲, 面具的含义远不只这些, 它还包括身上的装束及一些道具和护身符。装束的外形和材料是根据面具的特性而定的, 比如 丛林神灵的装束通常采用植物纤维, 祖先面具的装束通常采用一些织物; 佩戴者的道具可以是棍子高跷匕首鞭子或掸子等, 它们都有不同的含义;佩戴护身符和药物被他们认为是能提高面具的能量。
三非洲面具上的贝壳功用及溯源
在非洲面具,最为普遍的是木质面具,使用木材制作面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非洲森林有着充足的树木,原始的非洲人得到树木比得到其他材料要容易,木雕与其它雕刻方式相比更简单;二是人们认为树木具有灵性,是面具的神灵居住的地方。至今,在非洲一些古老的文化,还有砍伐者向树木之神表达敬意献上祭品,允许砍伐的仪式。非洲木质面具个头硕大,用料坚硬如石,纹理感强,木雕手法多样,形象取自现实的人或动物头部,风格粗犷,表现手法夸张,地区风格浓郁。面具除主要构成材料外,还附着有多种装饰物,有
棕榈叶兽贝壳﹑植物纤维皮革块等,这些装饰材料简约概括夸张,表现了古朴生动的表情,和纯天然的特点,呈现出原始风格。
以青岛贝壳博物馆收藏的面具为例,其贝壳主要是装饰物,但此装饰物不止是纯天然这么简单。根据装饰贝壳品类看,主要是黄宝螺别名货贝,Monetaria moneta和金环宝螺别名环纹货贝,Monetaria annulus这两种海贝。其特殊之处在于这两种海贝是当时通行的货币,也就是除装饰之外,还作为护身符占卜工具,甚至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和财富。
那这些贝壳从何而呢?根据现存的面具实物不超过二百年推算,大部分面具存在时间最早为19世纪。根据海贝与贝币观点,从十六世纪开始,贝币区域在北部尼日尔河湾的滩头和南部,以达荷美味心稳步地扩张。此后的两三个世纪内,贝币区域迅猛发展,北方的贝币区域和南方的贝币区域迅速连为一体。就南部而言,海上而的海贝迅速成为贝币扩张的主力。在贝币往北向内陆流动的同时,先是黑奴,后是棕榈油,从内陆流向海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非洲贝币同金砂以及各种银币存,有时候某些地区的贝币又取代两者,独霸天下。由此笔者大胆推测,面具上的贝壳除少部分本土贝壳外,大部分自欧洲人主导的全球贸易,尤其是马尔代夫这样的海贝主区,当然其背后是罪恶的黑奴贸易以及农品剥削性贸易。
参考文献
1. 杨斌海贝与贝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1月。
2. 沃伦·罗宾斯美非洲艺术的语言, 陈聿译, 载于世界美术,19853。
3. 莎列芙斯·卡娅热带非洲面具,张荣生译,载于非洲民族艺术,莫斯科造型艺术出版社,1975年。
4. 刘鸿武 论黑非文化特征与黑非文化史研究,载于世界历史,19931。
5. 冯露 西方现代艺术的非洲元素,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3.04 。
6. 陈元玉非洲面具艺术的粗犷美,载于综合论坛,2021年9月。
7. 郭雁试析非洲黑人面具艺术的美学价值,载于传统与创新,2014年7月。
8. 车慧敏传统非洲艺术的图像解释问题,载于文化与设计。
9. 张冰家博物馆藏非洲黑人面具艺术浅析,载于珍品档案。
10. 隋立新传统宗教文化视阈下的非洲面具艺术,载于艺术研究。
声明文部分场景性图片自网络,侵权联删;致谢青岛贝壳博物馆,图片拍摄为韩博先生;
本文已发布在相关刊物,仅供学交流使用,请注意版权维护。
上一篇:【游玩】浙江安吉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值得一去 下一篇:【网站】如何手工制作HTML网站